「百善孝為先」,親人在生前需要盡孝,去世之后也需要上墳、掃墓、祭拜,通過這種方式來緬懷、思念先人。「孝道」是一種傳承,也是一種文化。
關于上墳、掃墓,在民間是有很多講究的。今天分享一句關于上墳的俗語:「6人莫上墳,后代興旺福運濃」。這句話很容易理解,就是說上墳的時候,最好不要有6種人在場。
那麼,「6人」分別是指誰呢?又為什麼不能夠上墳?今天就跟著韓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!
1、年過70莫上墳
在農村有一句俗語:「 七十莫留宿,八十莫留飯,九十莫留坐」。意思就是說,老人年紀大了之后,身體狀況比較差,容易出現問題。不建議留70歲以上的老人留宿,不要留80歲以上的老人吃飯,不要留90歲以上的老人在家里坐。原因很簡單,萬一出事的話,會給雙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。
年過70莫上墳也是同樣的道理,因為墳墓基本上都在山上或者偏遠的位置。難走的山路,對于年輕人都是一種挑戰,更甭提70歲以上的老人了。這種艱難、勞累的事情,還是別讓老人參加了,容易對健康造成影響。
并且,年紀大了之后,因壽命不多容易傷感。如果上墳的話,容易造成心理波動,對于身心健康都不利。
2、孕婦莫上墳
上墳的道路比較艱辛,爬山涉水、坑坑洼洼。對于挺著大肚子的孕婦來說,這也是一項艱難的挑戰。萬一不小心摔倒了,那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。
而且,為了肚子里的胎兒能夠健康發育,孕婦最好保持平靜或者愉悅的心情。如果去上墳的話,容易引發悲傷的情緒,對于胎兒不利。
還有一種迷信的說法,墳地的陰氣比較重,肚子里的胎兒實在太過脆弱,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。所以,肚子里有寶寶的孕婦,一般都會避開喪事,避免出現「沖撞」。
3、三歲以下的孩子莫上墳
三歲以下的孩子,本身體力就比較弱,如果長途跋涉去上墳,對于身體是一種很大的負荷。
并且,這麼小的孩子各方面還沒發育完整,本身抵抗力比較弱。容易被上墳時候的鞭炮聲容易嚇到,山上的冷風吹著也容易感冒、發燒,對身體健康不利。
迷信的老人認為,孩子的「陽氣」比較重,而墓地的周圍會有大樹。因為常年不見陽光,「陰氣」比較重,容易出現「陰陽相沖」的情況,對孩子很不利。
4、生病、體弱的人莫上墳
上墳是對逝去親人的追思,在上墳的時候難免會觸景生情,內心難過、痛苦。
生病或者體弱的人,本身就比較虛弱。上墳的途中就已經累得夠嗆,如果再加上傷心過度,很容易導致舊疾復發,或者身體承受不住的情況。不管是哪一種,都不是逝去請愿意看到的。所以,最好不要去上墳。
5、女婿莫上墳
在古代幾乎沒有女婿上墳的情況,因為「 嫁出去的女兒,潑出去的水」。有一句俗語:「女婿莫上墳,上墳辱先人」。
因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屬于外人,和娘家沒有太多關系,只能算是一門親戚。死后不能入娘家的祠堂,只能入婆家的祠堂。女兒都尚且如此,更別提女婿了。作為女婿的一方,只能來吊唁,當做一門親戚來處理。并不能像兒子一樣,去守在靈堂。
平時可以在岳父岳母面前盡孝,但是上墳的時候卻不能出現,否則會給岳父岳母家帶來負面的影響。當然了,入贅的女婿是一個例外,因為贅婿是當做「娶媳婦」來處理。孩子會跟女兒姓,不跟女婿的姓,入贅的女婿是可以上墳的。
當然了,上面講的都是古代的習俗,放到先進的社會完全沒問題。一個女婿半個兒,嫁出去的女兒依然是寶貝疙瘩,女婿也是自家人。所以,老人們都愿意讓女婿去上墳。
6、不相干的人莫上墳
不想干的人最好不要去上墳,按照老人的說法。不是一家人的話,氣場會不一樣。如果和本家族無關的人去上墳的話,容易破壞氣場,驚擾先人。
因此,除了公祭之外,基本上都不會讓不相干的人去上墳。
總結
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「6人莫上墳,后代興旺福運濃」,雖然存在不少迷信的成分,但是老人、小孩、孕婦、體弱、病人的確不適合去上墳,長度跋涉身體吃不消。至于女婿不能上墳,就純屬封建說法,放到現在就沒有太多道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