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為什麼死人要穿「壽衣」?原來真相是這樣,不是迷信,有科學依據

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,即便是千古帝王也不能免俗。古代有很多的帝王,都會派人去尋找長生不老藥,企圖長生不死,讓江山千秋萬代。然而,長生不死本來就是無稽之談,數十年后依然是黃土一抔。

喪葬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,并且在傳統文化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。古人講究「入土為安」,一方面是尊重逝者的尸身,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安置靈魂。

每個地方的環境不同,自然就會衍生出不同的喪葬文化和習俗。不過,有一點大多數地方都是相同的。那就是,會在逝者彌留之際,或者死后給他們穿上「壽衣」。

什麼是壽衣?

壽衣,就是專門給去世之人穿的衣服,有的地方又稱之為「送老衣」。如果去世之人沒有穿上新壽衣,就意味著是「光著身子走的」。

壽衣的選料一般都是選擇絹或或者棉,因為絹或者棉,有「眷戀」的意思。不能選擇緞子,緞子的諧音是「斷子」,非常不吉利。

壽衣的顏色一般都比較鮮艷,比如紅色、藍色。并且壽衣沒有紐扣,都是 釘帶子。帶子,寓意給后人帶來子嗣。在人丁就是生產力的古代,這是非常好的寓意。

穿壽衣的忌諱

穿壽衣也是有不少的忌諱,逝者身上的壽衣數量絕對不能是雙數,基本上都是單數,因為「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」。

并且,上下相差二,如果上半身穿七件,下半身就穿五件,以此類推。如果逝者還不到50歲的話,被稱之為「夭壽」,身上只能穿三件。逝者的年齡越大,穿的壽衣數量就越多,代表著多福多壽。

壽衣不能在人還活著的時候穿,最好在逝者彌留之際穿上,代表著「壽終正寢」。

誰來幫忙穿壽衣?

一般情況下,老人的壽衣是子女、兒媳幫忙穿。如果老人是女性,一般就有女兒、兒媳幫忙穿。

如果是英年早逝的話,一般都是由配偶、兄弟姐妹幫忙穿。不能讓父母幫忙,因為「白發人送黑發人」最讓人傷心,不能讓父母過度悲傷。

為什麼要給死人穿上壽衣?

很多人覺得,給逝者穿上壽衣屬于迷信的行為。其實,并不算是迷信,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,主要有3點:

1、對逝者的尊重

在古代,壽衣是有錢人才能穿著的衣服,為了能夠讓死去的親人,能夠投個好胎,做個有福之人。所以,很多人即便家境貧寒,依然會盡量讓老人死后穿上壽衣。讓逝者有顏面,也是對逝者的尊重。

2、美好的祝福

民間流傳,壽衣必須采用紅色的內襯,寓意后輩子孫的生活能夠紅紅火火。壽衣采用釘帶子,寓意帶來子嗣,多子多孫。

3、掩蓋腐爛

人死之后,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立刻入土。在家里放置的時間長了之后,尸體可能就會出現腐爛、流出 尸液。尤其是夏天的時候,尸體能夠保存的時間更短。不像現在,人死之后放進冰棺里面,即便保存幾個月、幾年都沒有問題。

然而,古代卻沒有什麼保存措施,如果放久了之后, 尸液會滲透到棺材,甚至向外面滴落。那種畫面想想就感覺很瘆人,并且會有惡臭蔓延。

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,一般都會在棺材內部放置草木灰、草紙之類的吸水物品。同時,厚厚的棉質壽衣也可以起到吸收液體的作用,從而避免 尸液外流。

總結

「死者為大」,給逝者穿上壽衣,是對逝者一生勤勞的肯定,也是對逝者的尊重。如果穿著破破爛爛入住,的確是一件非常不孝、沒有面子的事情。尊重傳統喪葬文化,既是對先人的緬懷,也是后世子孫的一種精神寄托。


用戶評論